主页 > 癫痫中医辨证 > 传统中医对癫痫病的认识

传统中医对癫痫病的认识

来源:未知 编辑:癫痫专家 发布时间:2016-06-11 我要咨询

[文章导读]:中医认为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

中医认为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。其特征为卒然仆倒,不醒人事,两目上视,口吐涎沫,四肢抽搐,或口中作猪羊叫声,醒后多恢复至发作前的状态,又称癫痫、癫疾、痫病,俗称“羊痫风”。对于癫痫一病,在《内经》时代即有记载。《素问·奇病论》云:“人生而有病癫疾者,……此得之在母腹中时,其母有所大惊,气上而不下,精气并居,故令子发为癫疾也。”明确指出了先天因素在本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。不仅如此,《内经》还记载了癫疾的有关症状,对其治疗以针刺为主。《诸病源候论·癫狂候》对本病的临床特点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,已认识到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,而且还描述了该病的发作先兆。《千金要方》首次提出了癫痫的病名。此后,多数医家称本病为癫痫。明清以来,对痫证的认识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。王肯堂在《证治准绳》中对痫证的 主要症状、发病过程和起病突然、具有反复性等特点,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。清代王清任在《医林改错》中对痫证进行了进一步阐述,认识到本病与元气虚、血瘀有关。至此,痫证的病因病机、理法方药趋于完善系统。

祖国医学认为:痫症的形成,大多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造成脏腑失调,痰浊阻滞,气机逆乱,风阳内动所致,而尤以痰浊最为重要。其先天因素有孕妇调养不当,胎气受损(如胎儿在母体中时,母亲受惊吓;过分劳累体虚而致小儿禀赋不足)或父母有病,影响胎儿(父母患有痫证或父母素体虚弱或父母久病失养而致)。后天因素主要有七情失调(主要责之于惊恐)、饮食不当(过食辛辣刺激或生冷滋腻)、脑部外伤(由于生产时使新生儿颅脑受伤或由于跌仆撞击,损伤脑部)、六淫疫毒、脑内虫症(包括脑囊虫病、脑血吸虫病、脑型疟疾、脑肺吸虫病等)等病因。

癫痫病位在脑,同时涉及到肝、脾、肾三脏。

癫痫病机主要有:

1)风阳内动 情志失调,肝气不舒,致肝阳扰动化风;或因肝肾亏虚,阴不敛阳,致肝阳扰动化风而见肢体抽搐;或心脾两虚,气血虚弱致筋脉失养,虚风内动而致抽搐。

2)痰浊蒙窍 痰与痫证的发生密切相关,脾胃虚弱,痰浊内生;或外感六淫、疫毒,失于清解,炼液成痰致痰浊内蕴,或因肝气不舒,津液运行不畅,聚而成痰;或虚证日久,津液运行不畅,致痰浊上扰神明;或风阳内动、风阳夹痰浊上扰蒙蔽清窍而发痫证。

3)瘀血阻滞 若脑部受伤,或气郁而血行不畅,致瘀血内停,血流不畅致神明散失而发痫证。此外,痰浊和气滞血瘀可互相影响,使痫证病机更为复杂。痰浊停留,可致气血运行不畅,气滞血瘀则津液流通受阻而变为痰浊,痰瘀互结可使痫证反复发作,难以根治。

4)郁火内生 大凡五志过极或房劳过度而生,如郁怒忧思可生肝火;房劳伤肾,肾阴不足,因肾水不济,心火过盛。火邪一方面炼熬津液,酿成热痰;另一方面触动内伏痰浊,使痰随火升,蒙蔽清窍而发痫证。

总之,风阳、痰浊、瘀血,蒙蔽清窍,流窜经络,是造成痫证反复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。若痫证久发不愈,必致脏腑愈虚,痰浊愈结愈深,而成顽痰;痰浊不除,则痫证复发,而成痼疾。

查询十下,不如咨询一下,扫码添加您身边的健康顾问,倡导“无病要预防、有病先咨询”新诊疗模式,走出治疗误区,避免过度治疗,随时随地与专家互动咨询。

免费索取癫痫疾病资料

返回首页

癫痫病虽然治疗路途漫长,但是路途远不是放弃健康的理由。大量资料表明,采用龙脑安神丸结合中医治疗癫痫,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达到临床治愈,望广大患者提高信心!积极治疗!

上一篇:癫痫病人反复做脑电图有影响吗?   下一篇:癫痫的中医分类方法

相关文章

网站首页|癫痫常识|癫痫病因|癫痫诊断|癫痫治疗|癫痫护理